阿里山山葵復育有成 助鄒族部落發展永續經濟

【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5 月 03 日訊】歡迎回來。山葵是嘉義縣阿里山鄉的特有作物,過去種植在海拔2000公尺以上的國有林地,但對山林保護帶來危害,當時載林務局全面禁止國有林地栽種後,山葵就逐漸消失。而嘉義縣政府為了復育山葵,投入2千萬元興建山葵智慧設施溫室,目前已有初步研發成果。

溫室裡,一棵棵外觀看起來像是翠綠蔬菜的植物,其實它們可是大有來頭的。

嘉義縣長 翁章梁:「這個是『哇沙米』,是立梗的;這才一年,你想看看,兩年大概就是上品。」

有「綠金」美名的山葵,需種植2年才能收成,除可研磨生吃外,新鮮的鬚根、葉梗也能入菜。

嘉義縣長 翁章梁:「不會辣,而且很清甜,就跟蔬菜一樣。」

阿里山原住民山葵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安淑美:「新鮮的梗,還有它的鬚根,拿來煮雞湯、熬雞湯這樣子;用它的葉子我們可以煎蛋或是用炸物,也嘗試做冰淇淋、山葵冰淇淋,就是很好吃。」

有「綠金」美名的山葵,是鄒族部落重要經濟來源,不過在大量種植後,卻成為永續山林的破口,當時的林務局,現為林業保育署,在2001年全面禁止種植後,山葵就逐漸消失;近年在嘉義縣府輔導下,讓山葵在阿里山中低海拔地區成功復育。

嘉義縣長 翁章梁:「以前要高海拔、海拔要高到2200公尺以上,那後來因為都種在國有土地上,那對水土保持還是有很大破壞性;現在輔導所謂的鄒族,透過原民會我們現在開始試種,那試種把海拔降到大概1000公尺、1200左右。」

阿里山原住民山葵生產合作社理事主席 安淑美:「栽種1萬棵,下面的溫室有五棟,然後後來我們就又有一批是移到這一棟,這一棟全部用植袋,這樣的一個嘗試以後,覺得這個長得很漂亮。」

縣長翁章梁表示,山葵復育過程需不斷實驗、克服問題,目前復育狀況很好;只要試種成功,就能推廣到部落內不涉及危害水土保持的地方,讓山葵繼續成為阿里山的象徵。

新唐人亞太電視 柳燕旬 方雅嫻 台灣嘉義採訪報導

相關新聞

今日整點新聞

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

目前退出中共黨、團、隊總人數

隨處可看新唐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