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膨「結構性改變」4因素考驗台灣貨幣政策

【新唐人亞太台 2024 年 05 月 06 日訊】主計總處,本周將公布台灣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,由於3月CPI年增率2.14%,雖然相比前一個月,是有些降溫,但還是超過央行定的2%警戒線。我們請教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,您怎麼觀察台灣是否出現結構性物價上漲?未來物價漲幅2%或更高的數字,會不會成為一個新常態?

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 吳大任:「

其實我蠻同意這個說法,就是說未來我們的物價可能會有結構性的變化。就是在疫情之前,我們的平均每一年的物價,就是從CPI的年增率來看,大概就是在1%上下。但是這樣的情況,在疫情後,從去年、前年開始,我想我們的物價的變動確實是會有些結構性的影響。如果我們要看它的變動的幾個主要的方向,我想我們可以稍微簡單的歸納一下。

第一個就是綠色通膨,現在因為全球,我想這個應該就是一個長期的趨勢。另外還有極端氣候的影響,因為我們如果去看我們2023年下半年,我們的物價的變動,我們就可以看到蔬菜水果上漲的幅度非常的大,還有包括外食。

這部分就是極端氣候的影響,其實它不只是影響到臺灣,未來極端氣候可能會影響到全球農產品、糧食的生產。所以我們臺灣除了自己本身的產品會受到影響之外,我們未來進口很多農產品可能也會受到相關的這些影響。因為極端氣候發生的機率是不斷的增加,所以這部分也會讓我們未來的物價上揚的風險會比較大。

接下來就是我們在工資的部分,我想未來我們每一年基本工資的調升,這個部分是因為政策的一些問題,我們的實質總薪資其實是衰退的。就是明目總薪資是有上升,但是扣掉物價的影響之後,它反而變成是衰退。這個問題要去解決當然可能不是那麼容易,但是現在不管是執政黨還是在野黨,目前唯一可以因應的方式就是調高基本工資。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兩三年,因為物價上漲的幅度也是比較大,所以相對的我們基本工資的調升的幅度,這兩年都有超過5%,那未來這個部分有可能慢慢會變成是常態。就是我們未來可能每一年基本工資,這部分都還會繼續調升,而且調升的幅度如果達到5%,那它對物價還是會有相當的影響。

最後一個部分,就是我們在2021年之後,房地產價格有顯著的上漲。這部分也從2022年之後就帶動我們的租金,它的上漲的幅度也是蠻可觀的。在疫情之前,其實我們的租金一向是非常的平穩,所以它對我們物價的影響其實是非常有限。但是這兩三年來,因為房地產的價格大幅上漲,也帶動租金也是水漲船高。

所以這幾個因素都會讓我們的未來的CPI有可能在長期位於1.5%到2%之間。所以說未來2%要作為央行貨幣政策的目標區,其實這個部分也是應該要從長計議。如果未來我們的物價,就是CPI的年增率,在長期有可能介於1.5%到2%,如果這個是正常的區間,貨幣政策要去做調整,或許它的區間就不應該限制在2%以內,就有可能還要稍微放寬一點。

是不是可以考慮在2.5%或者3%,因為央行的貨幣政策所產生的影響是非常全面性的。如果說未來要根據CPI的年增率,只要超過2%,我們貨幣政策就要去做調整。但是我們剛才提到的,有很多讓我們物價上漲的影響因素,它似乎不是透過貨幣政策的調整就可以把它壓下來。

所以這部分當然會牽涉到我們未來貨幣政策的執行。

所以這部分,不管是央行還是政府相關的部會,可能都還是要審慎的去考量。當我們物價在未來會有比較大的結構性變動之後,我們相關的一些政策怎麼樣針對物價的變動去做調整的時候,那有些標準是不是應該也要跟著去做調整?」

相關新聞

今日整點新聞

九評共產黨引發三退大潮

目前退出中共黨、團、隊總人數

隨處可看新唐人